您現在所處的位置是: 首頁 >> 學校黨建 >> 黨史學習教育 >> 正文
中國共產黨在浙江一百年大事記(節選)
點擊數: 來源:無 發布時間:2021/09/27

中國共產黨在浙江一百年大事記(節選)

中共浙江省委黨史和文獻研究室

○二一年七月

  1921年

  7月23日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開幕。最后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舉行,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第一個決議,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黨的一大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革命從此出現全新的局面。

  9月27日 蕭山衙前農民在東岳廟召開大會,宣告成立衙前農民協會,并發表《衙前農民協會宣言》和《衙前農民協會章程》。衙前農民運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有組織有綱領的農民運動,揭開了中國現代農民革命斗爭的序幕。

  1922年

  4月19日 社會主義青年團杭州支部成立。支部有團員27名,俞秀松任書記。這是全國最早建立的17處團組織之一。

  7月16日至23日 中共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浙江與會黨員2名。

  8月29日至30日 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在杭州舉行全體會議,討論國共合作問題(史稱“西湖會議”)。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張國燾、高君宇和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及翻譯張太雷參加了會議。會議決定,在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的條件下,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

  8月底 中共上海地方兼區執行委員會委員長徐梅坤來杭開展建黨工作。9月初,中共杭州小組在皮市巷3號正式成立,黨員有于樹德、金佛莊、沈干誠,組長于樹德。這是浙江最早建立的中共地方組織。

  1923年

  6月12日至20日 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浙江與會黨員3名。

  1924年

  7月 余姚庵東萬余鹽民大罷工獲得勝利。余姚庵東鹽民的罷工斗爭,是浙江工人運動復興的起點,也是全國工人運動從二七罷工之后的低潮走向復興的重要標志之一。

  1925年

  1月11日至22日 中共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浙江與會黨員9名。

  1926年

  12月 寧紹臺農民協會成立,竺清旦任會長。至1927年3月,寧紹臺地區有組織的農民已達20萬余人。

  1927年

  4月27日至5月9日 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浙江與會黨員11名。

  6月 中共浙江省委在杭州正式成立,書記莊文恭。省委的建立,使浙江的黨組織有了統一的領導機構,推動了大革命失敗后全省黨組織的恢復與發展。

  同月 共青團浙江省委成立,華少鋒任書記。

  9月9日 莊文恭辭去省委書記,由王家謨代理。

  9月26日 中央特派員王若飛前來浙江,傳達八七會議精神并幫助改組省委。改組后,張秋人任書記兼宣傳部主任。29日,張秋人被捕,陳之一代理省委書記。

  11月3日 夏曦受黨中央委派來到浙江,改組了省委并任書記。6日,省委機關遭到破壞。12月,省委機關遷往寧波。

  1928年

  3月14日至16日 省委擴大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討論了浙江政治狀況及黨的政治任務、組織問題;確定了浙江黨組織的近期任務;通過了《浙江黨部目前政治任務決議案》《浙江職工運動決議案》《農民運動決議案》《關于改造黨的組織決議案》。

  4月22日 中共浙西特委成立,卓蘭芳兼任書記。

  5月初 卓蘭芳任省委書記,由于卓蘭芳尚在浙西工作,決定省委書記由龍大道代理。5月底,卓蘭芳到職任省委書記。

  5月23日 黨組織在寧??h亭旁(現屬三門縣)農民經濟斗爭的基礎上,舉行武裝暴動。26日,宣布成立亭旁區革命委員會。這是浙江省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后因起義隊伍腹背受敵,彈盡援絕,暴動失敗。

  6月18日至7月11日 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浙江與會黨員12名。

  9月下旬 浙南特委成立,特委機關設在海門,管容德為書記。12月,特委機關被破壞。

  10月 卓蘭芳辭去省委書記職務,由李碩勛代理。

  1929年

  1月 省委召開擴大會議,改組了省委,徐英任書記。徐英外出巡視期間,由羅學瓚代理書記。

  4月 中央在上海舉行浙江工作會議,通過《浙江問題決議案》,考慮浙江省委機關屢遭破壞,決定暫時取消省委,加緊直達地方的巡視工作,劃分6個中心縣委直屬中央。

  1930年

  3月31日 黨中央指示成立浙南特委和組建紅軍。

  5月初 紅十三軍軍部成立,軍長胡公冕、政委金貫真,軍部設在永嘉縣五尺村。

  紅十三軍是當時中央軍委列入正式序列的全國14支紅軍之一。

  6月18日至22日 浙南第一次黨代表大會召開。12月,浙南特委撤銷,成立溫州中心縣委,王國楨任書記。

  1931年

  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爆發。19日,杭州學生開展了規模宏大的反日運動,開始組織抗日義勇軍、“十人團”等。23日,杭州各界人士15萬人冒雨舉行了各界抗日救國市民大會。5天后,又成立“各界反日救國聯合會”。

  1932年

  6月 杭州特別支部成立,朱劍農任書記。8月4日,特別支部被破壞。

  1933年

  1月 中共浙江省臨時工作委員會成立,沈顯庭任書記。3月,省臨工委遭破壞。

  1934年

  8月28日 為調動和牽制國民黨軍隊,減輕對中央蘇區的壓力,抗日先遣隊根據中央指示,第一次進入浙江,并占領慶元縣城。次日撤離。此后,又三進三出浙江開展游擊戰爭。

  1935年

  1月9日 抗日先遣隊軍政委員會在遂安茶山召開緊急會議,方志敏主持,會議決定將部隊完整帶回閩浙贛蘇區。會后,抗日先遣隊從遂安經開化向江西進發,不幸在浙贛交界的懷玉山遭國民黨軍“圍剿”,除先頭部隊突圍外,大部分戰士犧牲或被俘,方志敏、劉疇西、王如癡等領導被俘犧牲。

  2月初 紅軍挺進師組建工作完成。挺進師以原抗日先遣隊先頭部隊和突圍部隊為基礎組建,粟裕任師長,劉英任政委。挺進師成立后,確定了由閩浙贛根據地上饒地區南下,進入浙江開展游擊戰爭的進軍路線。

  6月上旬 挺進師召開小吉會議,決定武裝斗爭與根據地建設相結合,全面開展浙西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工作。會議決定,成立中共浙西南特委,宗孟平任書記;成立浙西南軍分區,粟裕任司令員。至8月底,挺進師已發展到5個縱隊近1000人,創建了以仙霞嶺為中心的方圓100余公里的浙西南游擊根據地。

  10月 在浙皖特委領導下,衢遂常開壽5縣交界的千里崗山區形成了東西長約100公里、南北寬50公里的千里崗游擊區。紅軍游擊隊最多時達1300余人。

  11月7日 閩浙邊臨時省委在泰順縣白柯灣成立,劉英任書記。同日,閩浙邊臨時省軍區成立,粟裕任司令員。

  1936年

  2月2日 閩浙邊臨時省委決定建立浙南特委,鄭宗毓任書記。

  9月 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恢復與中共中央的聯系。

  12月 挺進師已發展到1500余人,游擊戰爭的范圍到達閩浙邊界兩側、浙江南部、金衢盆地以及臺州部分地區,共計30多個縣,縱橫200余公里。

  1937年

  3月下旬 中共中央為了促進國共兩黨團結抗戰,派周恩來與蔣介石在杭州就國共合作進行談判。

  8月至9月 第二次國共合作在浙江正式形成,結束了紅軍挺進師在浙南的3年游擊戰爭。10月,挺進師改編為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粟裕任司令員。

  11月 中共浙江省臨時工作委員會成立,徐潔身任書記。

  1938年

  2月 省臨時工作委員會在金華斗雞巷改為省工作委員會,顧玉良任書記。

  2月至4月 新四軍第一、二、三支隊在開化組編。

  3月上旬 中共東南分局副書記兼組織部長曾山到浙南傳達東南分局指示,確定粟裕去前方,劉英留浙江工作。

  3月18日 浙南紅軍從平陽出發后開赴皖南,改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第三營,粟裕任二支隊副司令員。是月,浙西紅軍編入新四軍。

  3月 劉英與國民黨浙江省政府主席黃紹竑舉行會談,劉英向黃紹竑提出兩點要求:為照顧部隊家屬和處理今后黨組織在浙江的有關事宜,以鞏固和擴大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共同抗日的事業,要求在平陽、溫州、麗水設立新四軍后方辦事機構;由于部隊過去一直處在艱苦的環境中,物質條件很差,現在要開赴前線與日本侵略軍作戰,要求省政府發給500支步槍,10萬發子彈和1000套軍服。黃紹竑同意了第一點要求,并答應發給子彈5萬發,軍衣1000套。這是抗日戰爭時期浙江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唯一一次會談。

  5月7日 浙江臨時省委成立,劉英任書記。9月,經中共中央批準,浙江臨時省委轉為正式省委,劉英任書記。時隔近10年,中共中央恢復了浙江省委建制。

  1939年

  2月 浙西特委成立,顧玉良任書記,受浙江省委和東南局的雙重領導。

  3月17日至4月6日 周恩來視察浙江,對浙江黨組織的發展方向作出了“鞏固必須重于發展、質量必須重于數量”的重要指示。周恩來的浙江之行,對浙江黨組織建設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7月21日至30日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平陽縣召開,出席會議代表26人,列席代表9人,代表全省近2萬名黨員。大會選舉劉英為書記。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浙江黨組織召開的唯一一次全省黨代表大會。

  1940年

  10月 東南局召集閩浙兩省的部分干部開會,會議強調要獨立自主搞武裝和執行“長期隱蔽,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的方針,并決定將黨委制改為單線領導的特派員制。

  1941年

  2月1日 黨中央決定開辟浙東戰略基地,并指出:“關于浙東方面,即滬杭甬三角地區,我們的力量素來薄弱,總指揮部應增辟這一戰略基地,經過上海黨在該區創立游擊根據地?!蓖?,浦東抗日武裝南渡到達浙東三北地區,展開抗日游擊戰。

  1942年

  2月8日 劉英被捕,省委機關遭破壞。直到杭州解放,浙江沒有省委組織。5月18日,劉英在永康方巖英勇就義。

  7月8日 中共浙東區委員會成立,譚啟龍任書記。8月,第三戰區三北游擊司令部成立,何克希任司令。

  1943年

  8月 三北游擊司令部和浙東區黨委分別進駐梁弄和橫坎頭,梁弄成為浙東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

  12月22日 新四軍軍部電令三北游擊司令部改名為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何克希任司令員。

  1944年

  1月15日 浙東敵后臨時行政委員會成立,連柏生任主席,委員會設在四明山茭湖村。同時頒布了臨時施政綱領和抗戰公約等草案。

  9月27日 黨中央給華中局發出《關于發展蘇浙皖地區總的方針和部署》,指出:特別是浙江的工作,應視為發展的主要方向。

  1945年

  1月 粟裕根據中央發展東南的決策,率新四軍第一師主力南下浙西。13日,蘇浙軍區在長興成立,粟裕任司令員。蘇浙軍區成立后,取得了三次反頑作戰的勝利。

  4月23日至6月11日 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浙江與會黨員25名。

  8月 浙東游擊縱隊對日大反攻,浙東抗日根據地面積進一步擴大,擁有400多萬人口、1萬多人的抗日武裝,成為華中八大戰略區之一和全國19塊解放區之一。

  8月至9月15日 蘇浙軍區對日大反攻,共解放了10座縣城,蘇浙皖解放區人口達370余萬。

  9月至10月 浙東游擊縱隊、浙西新四軍根據中央命令北撤。

  1946年

  9月20日 全面內戰爆發后,華中分局指示浙東黨組織開展武裝斗爭,擴大活動地區。

  10月20日 為了執行華中分局指示,浙南特委作出加強思想工作等今后八大任務的決定。

  1947年

  1月 浙東工作委員會成立,劃歸上海分局領導。4月,上海分局派林楓到寧波,具體指導浙東工作。

  3月 蘇浙皖邊區工委成立,錢敏任書記。

  10月 杭州發生“于子三事件”,并在全國形成了“反迫害、爭自由、求生存”的反蔣浪潮。

  1948年

  1月8日至20日 浙東工作委員會擴大會議召開,宣布中共浙東工作委員會改為中共浙東臨時工作委員會,顧德歡任書記。

  11月 浙南特委改稱浙南地委,龍躍任書記。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成立,龍躍任司令員兼政委。

  1949年

  2月10日 浙東游擊縱隊攻克天臺縣城,按原定計劃次日撤出。17日,浙東游擊縱隊攻克三門。當日,中共三門縣委和縣人民政府成立。三門是浙江第一個解放的縣城。

  2月 中共浙江省籌(準)備委員會成立,譚震林任書記。

  3月至4月 杭州地下黨組織開展護廠、護校、護橋斗爭。

  5月3日 杭州解放;7月9日,浙江大陸除磐安(10月30日解放)外,全部解放;1955年2月26日,南麂山島解放,至此,浙江全境解放。

  5月6日 中共浙江省委正式宣布成立,譚震林任書記。1950年8月,省委建立常務委員會。隨后全省建立了杭州、寧波、溫州3個市委,10個地委、84個縣委、市委及其黨組織。

  5月7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杭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建立,至8月中旬,全省基本完成接管國民黨黨政機關和官僚資本企業。

  6月15日 第一次省委擴大會議決定把黨的主要力量由接管城市轉入農村。

  6月21日 浙江軍區召開第一次剿匪工作會議,從5月至1951年底,共殲匪9萬余人次,基本上肅清了全省大陸上的武裝匪特。

  7月29日 中央批準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譚震林任主席。8月18日,省政府在杭州公開舉行成立大會。在此前后,全省的城鎮、農村開始改造舊政權、廢除保甲制度,建立縣、區、鄉各級人民政權。

  9月22日至11月8日 浙江省首屆農民、工人、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學生、青年、婦女等各界代表會議相繼召開。

  10月23日 新中國第一個居民委員會——杭州市上羊市街居民委員會成立。


上一篇: 系列報道22:蓉浦學院第二黨支部組織開展黨史教育主題黨課活動
下一篇: 人民日報評孟晚舟回國: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前進的步伐
公么大龟弄得我好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