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所處的位置是: 首頁 >> 學院黨建 >> 黨史學習教育 >> 正文
系列報道4:走近歷史,重溫先輩救亡圖強世紀情懷 ——學院工會結合療休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點擊數: 來源:無 發布時間:2021/04/23
<
bfd1cfe0-bc2b-4fc9-a1ed-28e9a72d6ad47f5631c1-82b7-4397-841b-6752c4722137457defdf-e45d-4a25-89d4-d6819296dbcccbcffb7c-d59f-4f3e-a9bc-78ac636a3118ae02c205-c00a-422f-92e2-f1214f88d857
>

為迎接建黨100周年,配合學院黨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學院工會結合教職工年度療休養活動,積極組織開展紅色教育活動。4月12日-16日,學院第一批療休養隊伍赴廈門,在飽覽南國濱海風情、感受廈門近年來高速發展的同時,組織老師們參觀了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故鄉——集美學村和昔日海防軍事要塞——胡里山炮臺,近距離觸摸感受上世紀民族危亡之際先輩們救亡圖強的高尚情懷。

陳嘉庚,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一生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不朽貢獻,被毛澤東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陳嘉庚先生在家鄉廈門集美先后創辦了集美小學、集美中學、集美大學廈門大學,他逝世的時候,國內銀行尚有存款三百多萬元,全部依照他的遺愿捐贈,其中二百多萬元用于建筑校舍,散盡家財,辦成了985名校廈門大學。在夕照余暉中眺望陳嘉庚先生親自設計建造的中西融合風格獨特的“西裝斗笠”式的學校建筑,我們依然能感受到一個世紀前陳嘉庚先生所踐行的洋為中用、寄望站在洋人的肩膀上振興圖強的殷殷情懷。

廈門胡里山炮臺是中國洋務運動的產物,始建于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竣工于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歷史上被稱為“八閩門戶、天南鎖鑰”。整個建筑糅合歐洲半地堡式和中國明清時期防御陣地的結構模式,形成科學合理的防御體系。炮臺地理位置重要,向東可支援白石頭炮臺,提前將敵艦攔阻在廈門水道之外;正(南)面和對岸的嶼仔尾炮臺隔海相對,互為犄角,炮火交叉可封鎖阻擊廈門航道之敵艦;向西可追擊進入廈門港的敵艦,守住廈門港;向北可支援陸軍陣營等,因此被稱為廈門的“天南鎖鑰”。炮臺配備了當時最優的裝備,特別是兩尊花巨資購自德國的被稱為“炮王”的克虜伯大炮,威力巨大,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海岸炮。胡里山炮臺見證了鴉片戰爭的節節失利,洋務運動的救亡圖存,先輩抗擊外辱不屈不撓的犧牲與決心,有詩云:胡里山頭古炮臺,曾經御外吼常開。欣今到此觀長海,不教敵船再敢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走近歷史,瞻仰遺跡,先輩情懷,似乎歷歷在目,隔著世紀的風雨與變遷,依然給我們震撼,也催我們前行。

(撰稿人:林最芬)



上一篇: 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下一篇: 習近平科學的思維方法在浙江的探索與實踐
公么大龟弄得我好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