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所處的位置是: 首頁 >> 學校概況 >> 學校簡介 >> 正文
繆 燧 傳 略
點擊數: 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時間:2017/02/06

繆 燧 傳 略

  繆隧(1650—1716),字雯曜,號蓉浦,江蘇省江陰縣申港鎮人。16歲時,以貢生身份人國子監學習,成績優異考試第一。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從山東沂水調往定海任知縣??姽珰椌邞],靡事不為,繕城浚濠,勤政為民。任職二十二年間,按縣事主次,逐一主辦。先后發動群眾修筑海塘23條,總長13173丈,新造契門百余座,墾復農田萬余畝。在修筑海塘的過程中,纓公常穿土布衣、草鞋,到工地參加勞動。大展海塘修筑之時,繆公與民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達十余天。后來,人們把這條海塘稱為“繆公塘”。在修筑檄浦海塘時,他的腿扭傷,這時,民工才知道和他們同干了多天的繆燧竟是縣老爺。故鄉民稱他為“筑塘老爺”。小沙鄉民為頌揚繆公筑塘堵潮之功德,自發捐資建造“繆公廟”?,F大廟正殿上有副對聯:“筑塘堵潮辟良田德澤小沙,賢能仁政除災害永獲民心”,正是當時繆公筑塘鄉民感恩的真實寫照。因繆公堅辭不受而改為“小沙大廟”。
  按當時田賦制度,農民須在當年四月和十月分兩次繳清賦稅??姽吹睫r民生活的實際困難,對賦稅制度進行改革,實行“一條鞭法”,規定“百姓可分期交納,無力交納者,由官府墊付,秋后補交?!痹瓉淼暮M客慷愑蓾O民負擔,但因強橫者占去了大部分海涂,多數漁戶繳不起涂稅,繆公得知后,立即進行調查核實,按查實后的情況加以減免,并對強占者加重涂稅??姽€申報朝廷革除苛捐雜稅,改革鹽稅的征收辦法,允許不是“灶戶”(經過登記的鹽民)的農、漁民制鹽。當時,定海群眾的日用品須渡海往鎮海購買,關卡吏役乘機勒索,橫征重稅,纓公竭力向郡府申訴,揭發弊端,才免除了關卡重稅。以往每有達官貴人來南海普陀進香,供奉費用多向百姓攤派,繆公革除此習,自出薪俸,以平常飯食待之。
  繆燧到定海上任后第三年,自捐俸銀,在縣署北造屋十余間(現定海書院弄17號),置田200余畝,創辦義學。他積極采納生員黃灝等人的勤工籌資之建議,鼓勵各家子弟義務開荒種植,所得資金用作擴建學宮,增收生員,修茸大成殿,開鑿泮池,建造石橋等。自捐藏書《二十一史》等數十部,使學宮規制煥然一新。學額由初時的11名增到35名,并有10名膳生享受公費,年給膳銀3.2兩。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生員黃瀕等59人有感于綴公捐資辦學之功德,在義學后河北畔,明代大學士張肯堂雪交亭故址,為知縣繆燧建造功德祠,因繆公堅辭不受而改為書院,初名“文昌書院”。書院成立后廣請名師教授,制定獎學機制,一時名聲遠播,吸引城鄉有志人土紛紛就讀。書院成為文人學土讀書治學的場所。后人以繆燧號蓉浦作書院名,改稱“蓉浦書院”。綴公在嘔心治理縣事的同時,還精心搜集史料,修纂《定??h志》八卷,為后世留下了珍貴的史實。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當時定海瘟疫肆虐,綴公竭盡全力,開設藥局廣請良醫,進行全面施診救治;孤獨者派專人送藥上門,貧困者免收藥費。因診治及時得力,使瘟疫免于流行。時定海展復未久,百廢待興;時局搔亂,民心不穩。定海境內海域盜匪猖厥,他們結巢荒島,或劫掠民船、或搶劫村莊。一時風聲鶴戾、雞犬不寧,民眾怨聲四起。綴公帶領公差,日夜巡視海上緝查。待探明巢穴,摸清海盜出沒規律后,親率水軍緝捕,至四十九年盜案落網者百余人,他嚴懲首惡,不罰脅從,對盜匪落案者均加以審明開釋,其中有一個海匪的從犯決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纓公留其在縣衙當差,為其改名為“勇”,又為他明媒娶妻?!坝隆备卸鞔鞯?,將功補過。在剿匪中累積戰功,官升至福建提督??婌萑蝺润w恤黎民,獎善罰惡,百姓“皆尊而親之,稱為外公”。
  繆燧曾以年老為由書面向朝廷辭職,但不獲準??滴跷迨哪?1715年)、全國郡縣考績定??h被評為一等,因政績顯著,綴公升任寧波海防總捕同知,兼定海、鄞、慈溪、鎮海四縣知縣。不久又升任杭州府同知,但未就職。五十五年(1716年)初,康熙皇帝召見,綴公此時已重病纏身,臥床日久,未能成行,當年三月初三病逝于鎮海任所內,終年66歲。纓公臨終之時沒有談及任何私事,唯獨只交待了定??h事和義學、書院的田畝財產。他說:“事可對君父,心無累子孫,此乃余署定海之座右銘,平生無他,惟不欺二字而已?!倍ê0傩阵@聞纓公逝世哀痛萬分,數十人自發到鎮??揿`致祭。民眾聯名上書朝廷,堅請纓公遺體留葬定海。禮部獲知繆公深得百姓愛戴,甚為感動,迅速下達批文:“遺骸歸葬故里,定海建衣冠冢?!倍ê0傩蘸瑴I忍痛留下纓公生前衣帽,數十人自發扶柩至江陰申港之綴公家鄉,見繆家與周圍群眾家園并無區別,且家境貧寒,無他長物,越發敬仰其克己奉公之高尚品德。五十六年十一月(1717年),在定海北門外普慈寺旁建成“繆公衣冠?!?。浙江巡扶余元夢親書墓碑:“其人如在”。此墓毀于“文化大革命”中。(2001年9月,有關部門在整理舟山烈士陵園西側廣場時,發現埋于地下2米的此墓,文物部門即派員進行了搶救性挖掘,現文物部門正在擬訂保護該文物方案)。咸豐七年(1857年)繆燧五世孫繆步瀛以舉人身份任定海廳同知,他廉明剛斷,奸宄斂跡,繼承先志,勤政治理,亦獲百姓稱頌。
  《清史稿》、《定海廳志幾》、《定海遺愛錄》均載有繆燧傳略。

上一篇: 舟山蓉浦學院簡介(2001-2009)
下一篇: 序 言
公么大龟弄得我好舒服